在担当中发展,,——在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2015年8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完整文档)

一、从成绩看担当、看作为一是顶住压力解难题,全力稳定实体经济运行。二是一着不让促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紧张快干上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四是创新路径促融合,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着眼于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担当中发展,,——在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2015年8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担当中发展,,——在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2015年8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完整文档)

一、从成绩看担当、看作为

一是顶住压力解难题,全力稳定实体经济运行

二是一着不让促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紧张快干上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

四是创新路径促融合,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着眼于早。

着眼于实。

着眼于细。

五是持之以恒抓建管,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一是补欠账。

二是强功能。

三是创特色。

一是立下宿迁规矩。

二是形成宿迁习惯。

三是弘扬宿迁文明。

六是不等不靠推改革,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方面,适时而动率先改。

另一方面,坚持减权去利彻底改。

七是矢志不渝惠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从矛盾突出的地方抓起。

二是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

三是从有利长远的工作干起。

四是从彰显民意的声音听起。

可以说,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这里有五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数字11.1个百分点。

第二个数字:71.7%。

第三个数字86.6%。

第四个数字5万人。

第五个数字1亿件。

二、严峻的形势需要更大担当

一是发展速度的下行

二是招商引资的困境

三是资源要素的趋紧

四是体制机制的束缚

五是社会治理的挑战

六是干事激情的衰退

三、以担当精神抓好工作推进

一是聚力抓好招商引资

在招商引资层次上,

在招商引资路径上,

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上,

二是真心实意服务实体经济

在为企业减负松绑上下功夫。

在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上下功夫。

在提升服务理念和层次上下功夫。

在政策落实和创新上下功夫。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

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抓好电子商务发展。

抓好农业转型升级。

四是扎实有力做好项目推进

加快项目建设。

创新投入机制。

储备一批项目。

五是高水平提升城市内涵

一是繁荣的文章。

二是个性的文章。

三是文明的文章。

四是活力的文章。

五是营销的文章。

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大局意识,争做改革的实干家。

强化执行思维,争做改革的促进派。

强化开拓精神,争做改革的先行者。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发现问题中做好民生工作。

在畅通民意中做好民生工作。

四、切实增强担当的品质

一要提升能担当的本领

二要巧用善担当的策略

三要强化敢担当的魄力

四要磨砺真担当的作风


在担当中发展

——在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8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近期,省委、省政府分别召开了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7月23日,市委召开了市委工作会议,对全市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成绩,分析形势挑战,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上级有要求、市委有部署,政府就要有担当。什么是担当?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里,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总是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才干等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角色不一样,每个人肩负的担当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普通人,担当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点滴之中;对于公职人员而言,担当意味着对组织、对事业、对社会的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只有勇于担当,才能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攻坚克难的勇气,进而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在担当中发展”,重点谈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从成绩看担当、看作为

从组建地级市到现在,宿迁每一步前行的背后,都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和挑战;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源自敢于担当的“精气神”。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积极发扬传统,不等不靠、砥砺前行,在担当中发展、在发展中担当,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顶住压力解难题,全力稳定实体经济运行。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各种不利因素的增加,上半年我市部分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对此,我们坚定不移地站在企业背后,做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与企业共同抵御风雨。一方面围绕支持企业做精做强,大力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通过分类开展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股改上市、规模发展四大行动,与企业一道谋划发展之策,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转型发展。上半年,全市企业实施投资超1000万元技改项目300个,新增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77户。另一方面围绕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活动,找准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助推企业平稳运行。特别是一些企业资金短缺,牵连到担保圈内众多关联企业,一旦风险处置不慎,极易引发连锁反应。从春节前到现在,市里和各县区的一部分企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是有可能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作了充分准备,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有效化解了风险。否则,局面将不堪设想。今年以来,我们顶住各种压力,主动担责,协商会办,为1114家工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5.2亿元,在稳定企业运行上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越是在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的时候,越能考验政府的智慧和魄力,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化解风险、度过难关,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二是一着不让促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去由于宿迁经济总量小,各地围绕做大规模的目标,见商就招、有资就引,导致产业布局分散,每个县区至少有4个主导产业,多的甚至达到8个,全市主导产业有12个左右,这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不可持续的。为此,我们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规划,与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进行合作,专题召开产业规划汇报会,逐县区、逐产业地进行梳理、修改、完善,不仅明确了大类、中类,有的甚至细化到小类和具体产品,最终形成了市域“4+4”和县区“2+1”的主导产业布局。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我们按照“三位一体”的招商新模式,持续掀起项目招引的热潮,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特别是在一季度各地招商劲头有所松懈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带头深入招商一线,赴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地进行招商,常常一天两头跑、工作连轴转。目前已有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和龙头企业明确了投资意向,重大三产项目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万达城市综合体投资总体框架初步确定,力争年底前启动;即将与中信集团签订三台山健康养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等等。这些都是对未来发展具有很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既需要做好宏观层面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确保方向不偏移;更需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去,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招引,形成产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紧张快干上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以项目建设的突破,带动有效投入的增长,不断增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手抓在手项目建设。对市委、市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坚持紧在前头、快在前头,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体系,全力保障人、财、物等要素供给,通过加强调度、一线会办,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上半年全市2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0.6亿元、70个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一手抓储备项目推进。围绕突破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赴省进京跟踪衔接项目进展,积极与国家部委沟通联系,特别是在项目审批的关键时期,驻点北京协调争取,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仅徐宿淮盐高铁项目,三年来就专程赴省进京汇报30余次。目前,徐宿淮盐高铁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可研通过评估,中铁总鉴定中心审查通过初步设计,年内将正式开工,2019年有望实现通车。此外,在我们积极争取下,通用机场已取得军地协议,国电二期前期手续完备、年底前可开工建设,陆运河项目建设正在推进征地拆迁,徐宿连航道项目预可研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审查,这些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其中陆运河、徐宿连航道项目都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项目,不仅可以增强宿迁的河海联运能力,还将大大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改善城市内部生态环境。项目是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脚踏实地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实实在在的有效投入,才能为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是创新路径促融合,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互联网时代,我们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上,和发达地区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对此,我们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立足于宿迁的优势、条件和基础,找准发展互联网经济的着力点和创新点,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抢占先机。着眼于早。提出加强以4G网络为重点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明确“培育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电商企业,争创更多省级电子商务基地”的发展目标,专门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着眼于实。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融合,致力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定制经济,支持实体企业通过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消费产品,实现新销售模式和新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通过互联网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助力农产品销售方式转变,为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着眼于细。将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高标准构筑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宽带宿迁”、“无线宿迁”建设,加快城域网智能化改造和农村光网建设,力争三年内在电商产业基础设施方面达到发达地区同等水平。昨天,李云峰常务副省长专程到宿迁调研电商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接下来还将出台一些专门支持宿迁电商产业发展、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发展如果亦步亦趋,就很难实现赶超。对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模式、新业态,只要看准和认定了,就必须抢占先机、先发快至,闯出一条弯道超车之路。

五是持之以恒抓建管,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宿迁中心城市是县级市的家底,虽经多年发展,但基础设施仍相对滞后。为此,我们从一个个具体环节入手,从一个个关键步骤发力,埋头做好“里子”工程,一点一滴地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文明度。在建设上,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循序渐进提升城市环境。一是补欠账。坚持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高度重视“里子”工程建设,全力推动路网、管网、气网等基础性工程,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针对中心城市雨污混流、流量倒挂、管道“高低起伏”、污水走向“兜圈子”等问题,全面推进雨污水管网等地下工程建设,畅通城市排水“血脉”,共完成雨污分流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新建(改造)管网72公里,市区基本实现“雨停路干”,小区积水现象得以扭转。二是强功能。坚持从公众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公卫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农贸市场、停车位、公共交通、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补充完善,逐步增加服务供给。特别是针对公交站场建设缺失、换乘困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推广港湾式公交站台,增加公交班次,推行公共自行车投放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三是创特色。把推动绿化提档升级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个性城市的主抓手,围绕建设林荫、彩色、花园、海绵“四个城市”目标,扎实做好“绿”的文章,以色彩丰富的树种更新造林,以千姿百态的藤蔓式植物绿化栅栏,先后建成了一批彩色林荫大道、花街花廊和落叶景观道,如书店北巷是一条美国红枫路、青海湖路是樱花路等等,三五年以后,我们这座城市将一年四季缤纷多彩。在管理上,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治理闯红灯等问题入手,形成了城市管理“三部曲”。一是立下宿迁规矩。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等城市管理难题,制定市民文明行为、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宿迁规矩”,给市民行为树规范、定红线。京东、当当高层老总到宿迁考察,惊讶于宿迁没人闯红灯,更惊讶于宿迁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他们说这在大都市都不敢想象,而在宿迁已经蔚然成风。二是形成宿迁习惯。对各类不文明行为实施动态严管,推动“宿迁规矩”内化为“宿迁习惯”,让市民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三是弘扬宿迁文明。制定出台《宿迁文明20条》,通过“小习惯”唤起市民的道德共识和文明自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陈规陋习,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新风尚。最近,市政府在整顿大花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几天又在拆除市区的跨街广告,工作进展也很顺利。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积极可喜的变化。事贵于恒。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宿迁城市在硬软件建设上,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城市的距离,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发达城市处于同一水平,既拥有中小城市的舒适度,也具备了大城市的功能性,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

六是不等不靠推改革,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市场化导向,以“减权去利”为核心,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方面,适时而动率先改。十八大结束后,我们敏锐捕捉到改革的新动向,经过科学谋划,选择小切口进入,率先启动新一轮改革,比全国早近一年实施“先照后证”改革,比其他地区提前一年实施“四证(照)一体”改革、提前半年开展“三证合一”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国实施“一证一号”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国启动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央视先后四次聚焦报道,各大媒体相继走进宿迁;“两资”改革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对全国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并由此引发各界对资格资质去行政化以及商事登记收费、雷评收费等高度关注,最终促使上级陆续取消一批资格资质认证事项、取消了代码和雷评收费,让市场主体大大受益。另一方面,坚持减权去利彻底改。面对改革中的种种艰难和阻力,我们始终以动真碰硬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最大限度压减各类审批事项和资格资质事项,取消保留审批项目的不正常收费,推进中介机构与行政机关脱钩,斩断权力背后的利益链条。目前,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压减到57项,精简率超过70%,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区之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199项压减为7项,精简率超过96%,企业注册登记基本不需要前置审批,办理营业执照(一证一号)由原来至少1个月压减到5个工作日左右;569项资格资质项目仅保留53项、放开率达90.7%,市场参与率达65%。改革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以联动的方式推动改革,不等不靠率先改,才能够快人一步、赢得先机。

七是矢志不渝惠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全力做好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一是从矛盾突出的地方抓起。坚持把攻坚克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眼群众意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开展工作,努力解决各种“老大难”问题。在化工园区整治上,由于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化工园区“三废”排放一度较为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为此,我们按照“一企一管、一企一治、一企一测”的思路,分阶段、分类型地逐个对化工企业进行整改,既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一律予以关停。目前,“三废”排放稳定达标,以前三天两头可以闻到从化工园区散发出的异味,现在几乎闻不到了。前些年宿迁的PM2.5和PM10连续在全省排名靠后,今年上半年一举跃居全省第六,随着对大运河整治逐步到位,以及对企业VOC的整治,我市的排名还会进一步上升。在河道治理上,针对马陵河、中运河、民便河等城市河道污染较重等问题,我们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思路,认真排查污染根源、精心制定治理方案,把水污染防治和城市功能完善结合起来,努力将城市水体打造成为水景。如在马陵河污染整治上,我们确定了以截污为重点的整治方案,按照“截污、水清、岸绿、路通”的要求,加快推进污水系统优化、片区雨污分流、雨污管网错接改造、马陵河整治四大类工程,努力解决好河道“来水”和“去水”问题。目前,马陵河水质已经得到初步改善,有望9月底实现“水清”目标。在西民便河整治上,从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基础性工程做起,全面推进清淤疏浚、补水活水、排污企业整治等,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待整治完成后,将从根本上解除市区水污染之患。二是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用心用力做好“大花轿”整治、遮阳棚建设等,特别是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把“大花轿”从业人员转行转业作为整治工作重点,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二手三轮车交易平台、免费办理驾驶证等帮扶措施,最大程度地照顾到“大花轿”从业人员利益,推动了全面禁行的顺利实施。三是从有利长远的工作干起。扎实推进区域供水等事关群众生活的“大事”、“要事”,切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在区域供水上,面对省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调整的客观实际,不论财政资金多紧,该保障的坚决保障到位,确保政府职责不缺位、工程进度不落后。三年来,市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29亿元,区域供水覆盖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达到86%,解决了13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这次李学勇省长到宿迁调研,对我们的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明确表态加大对宿迁这两项工作的支持;省财政厅也答应给予我市一部分一般债券来予以置换,专项支持区域供水工作,这都为我们加快工作推进提供了更大动力。四是从彰显民意的声音听起。为充分了解民情,我们按照“有料、有趣、有效,话通、事通、心通”的“三有三通”目标要求,定期举办《星期三政民互动》活动,努力拓宽公众诉求渠道,不仅从群众呼声中捕捉到民情民意,更从民众诉求中寻找到推动科学决策、提升工作成效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已开展《星期三政民互动》活动17期,问题整改和回应率达100%,群众评议总体满意率超过90%。特别是近期我们开展的“资格证、资质证,你有吗?”、“说说看病那些事”,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高度认可。今年以来,我市负面舆情同比下降43.1%,涉及稳定类、政治类、民生类问题的负面舆情分别下降31.3%、32.4%、17.5%,充分说明了我们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和老百姓的沟通非常有效。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需要我们与群众平等交流、积极沟通,更需要我们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回应百姓诉求、赢得群众信任。

可以说,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审视上半年的经济指标,部分出现了下滑,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但也有些指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这里有五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数字11.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上半年宿迁工业用电量增幅与工业增加值增幅的差距,即上次我在市委工作会上讲的背离度。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经济发展最常用的指标,一个表示投入,一个代表产出。一般情况下两者增幅基本保持一致,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两者背离度逐渐加大,即工业用电量增幅明显下降,而工业增加值依然保持平稳增长,虽然是小幅增长,这反映出我们正以更小的能耗换来更多的产出,工业经济结构和质态正在发生深层次的改变。这从其他指标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先进制造业发展快于一般制造业,四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3%、14.2%,高于工业总产值7.3和3.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减慢,较去年同期回落12.4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这“一快一慢一降”表明宿迁工业经济正向“调新调绿调高”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数字:71.7%。这是上半年我市工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的增幅,是一个增长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的新增设备情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样的增幅还是宿迁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才会出现的数字,但今年上半年达到了新高。上半年我市工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同比增长71.7%、居全省首位,说明了我市工业企业装备明显改善。同时,项目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26.3%,高于工业投资3.8个百分点;大宗设备进出口也明显增加。这充分说明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的意愿在增强,存量经济不断优化。

第三个数字86.6%。这是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一般而言,民间投资占比越大,说明一个地区经济活力越强。今年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占比达86.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7.1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7.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9个百分点。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经济活力却在不断增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分析,就在于宿迁一系列以“减权去利”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此外,改革红利的释放在另一组数字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上半年全市新增公司制企业5947户、同比增长30.2%,这是一个高速的增长,很明显,这是改革的成效。

第四个数字5万人。5万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人口。但实际上这是三台山森林公园试开园第一天的游客数,而以往宿迁一个景点一天最多接待游客也就1万人左右。三台山森林公园的火爆只是近年来宿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0.4%、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2.3%,这说明旅游业正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五个数字1亿件。这是今年上半年全市81家快递企业的快递业务量,占全省总量的11.2%,居苏北第一位、全国第18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快递业务量,主要是缘于近年来宿迁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目前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到8000家,基于淘宝、拍拍等平台开设的活跃网店4万个以上,从业人员约6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上半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达到170亿元、增长58%。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带动了快递物流业的兴起,快递物流业的规模效应也拉低了平均成本,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更好发展,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大家都知道统计部门有一个统计模式,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属于列统的主要指标。而我刚才说的这些指标都不在其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以至于淹没在海量的数据当中。但如果把这些细微的数字拿出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数字的变化目前还可能是青萍之末,或是冰盖下的消融,虽然还不足以对面上经济即时产生重大影响,但正在一点一滴酝酿着巨大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细微的变化将会成长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个重要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严峻的形势需要更大担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从机遇看,以大数据、云平台、增材制造、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国家在金融、产业、基建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和措施逐步发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宿迁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强劲东风。从挑战看,前期巨量投资带来的全行业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化解,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乏力,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等等,给今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总体上看,宏观经济形势不容客观,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具体到宿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速度的下行。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虽然主要经济指标维持在预期区间,但增速明显回落,部分指标出现较大脱幅,已接近合理区间的下限。在省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我市有多项降幅较大;以前增速排名靠前的居多,现在有的已经大大落后了。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回落一旦转化为常态,就很难扭转回来。如果速度继续下行、形成惯性下滑,将会给以后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和困难。

二是招商引资的困境。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全市新签约项目54个,开竣工项目33个、其中新注册项目只有7个,能拿得出手的大项目、好项目少之又少。从项目建设规律看,从签约、开竣工到投产达效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上半年引进项目数量的锐减,对明后两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资源要素的趋紧。新常态下,我市土地、融资、人工等要素制约愈发趋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曾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2014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5.18%,预计10-15年后老龄化率将达20%以上;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在不考虑迁移流动的前提下,将从2014年的377万人减少至2020年的314万人左右。虽然省内苏州、南京等城市先于我市进入老龄化,但这些地区拥有大量外来青壮年人口的补充,且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红利,而我市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去年,宿迁籍毕业大学生人数约31000人,而来宿工作的大学生人数仅15459人,不仅人口净流失,人才也是净流失。人口红利等传统优势资源的消失,宿迁资源要素的劣势进一步显现,减弱了宿迁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影响到产业集聚的速度。

四是体制机制的束缚。从营商环境看,论先天禀赋,没有徐州、淮安、连云港的交通区位优势;论后天发展,比不过苏州、无锡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宿迁之所以能够实现“洼地崛起”,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我们以行政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虽然改革步伐在加快,但要清醒地看到,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束缚仍然存在,权与利的纠葛尚未完全破除。市法制办、编办、物价局调查显示,目前工业制造业企业收费项目多达90项,涉及30多个部门和10多类社会机构;大众创业过程中各类显性收费项目多达50项,涉及10多个部门等等,体制机制对市场的束缚依然很大。这些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不会有活力,发展有可能陷入更大的长期困难。名目繁多的收费事项,制约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影响了改革的实际成效,倘若不下定决心去除,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就难以抢占先机。

五是社会治理的挑战。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权利意识增强和舆论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多样化,社会利益、社会思想日趋多元,社会治理也更为复杂。生活中的一点摩擦、网络中的一个评论都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累积的不满情绪一旦受某个偶然性较大事件的刺激,就有可能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爆发,等等。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如果不能保持定力、加以引导,小矛盾就会演化为大矛盾,小事件就会发酵成大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六是干事激情的衰退。前段时间市委“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魏书记专门提出“八个有没有”和“八个是不是”的问题,希望全市各级干部,都要对照“八个有没有”和“八个是不是”进行自我拷问。可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我市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所有消退,“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干劲不如以前。以招商为例,上半年县区、开发区累计开展招商活动23场,平均每家不到3场;园区主要领导外出时间累计350天,平均每人每月外出仅4天。一些干部怕出头、怕冒尖,做决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做工作等等看看、停停干干,积极性、主动性缺乏。究其根源,既有政策的原因,尤其是“四个文件”的出台,让一些干部在施政决策上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也有环境的影响,新常态下经济的下行,导致一些干部对增速放缓心安理得、顺其自然;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处理的触动,如违法用地整改等,导致一些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上缩手缩脚、顾虑太多,产生了畏惧、胆怯和回避心理。宿迁多年来的发展,靠的就是人,靠的就是精气神,如果丢失了这种精气神,宿迁就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必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谈形势、讲问题,是为了找差距、明责任。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强化担当的意识,直面矛盾和问题,不气馁、不退缩、不言败,主动接受风险和挑战,敢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敢于“涉险滩”,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苦干实干的拼劲、开拓进取的闯劲,变挑战为压力,化压力为动力,用担当的意识谋划发展,用担当的作风推动发展,真正让“担当”在宿迁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以担当精神抓好工作推进

关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市委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作为意识、担当意识,围绕既定的目标和时间节点抓执行、抓推进。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力抓好招商引资。当前,宿迁仍处于投资拉动型、增量推动型的发展阶段,在原有存量资本、资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增量从哪里来?归根结底要靠招商引资。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始终把招商引资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潜心研究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新变化、新趋势,找准切入口、着力点,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招商引资层次上,前几年我们把招商的重点放在苏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客观上讲,从这些地方过来的企业,有一部分在产业质态、科技含量上存在很多不足。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对传统区域的招商,但要注意项目的质态,坚决不引进耗能高、污染重、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以德国为主的欧美地区、港台地区的招商,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以此来提升产业质态。这不仅仅是招商视野的拓展、招商范围的扩大,更是招商引资的转型、招商层次的提高。各地、各部门务必要以更广的招商视野、更高的招商层次,相机而动,全面发力,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在招商引资路径上,充分发挥好“三位一体”招商作用的同时,探索开辟社会化招商渠道,引入国内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组成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外包,制定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管理办法,定期发布产业招商规划和指导目录,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招商的积极性。在招商引资政策导向上,目前国家对优惠政策正作进一步研究和调整,但总的方向不会改变,就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我们在研究制定新一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重围绕市场换投资、设备换投资、股权换投资、存量换增量,做好变补企业为补产业、变补规模为补科技、变补产品为补配套、变补生产为补消费“四变四补”文章,制定出一批更加符合形势变化、市场导向的引导型政策。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上,对于各招商主体,坚持以项目备案、季度公示、定期督查、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外出招商频率、合同履行、到位资金、形成固投等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倒逼各主体进一步提高招商的主动性、实效性;对于机关部门,探索制定招商引资信息收集管理和奖励办法,建立部门信息专员网络,对提供有价值招商线索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全社会心系招商、支持招商的浓厚氛围。在推进招商引资中,有一项工作尤为重要,那就是综保区建设,综保区是现阶段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全面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当于“境内关外”,不仅有利于促进外资外贸快速增长、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对于打造具有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也具有推动作用。我市2011年启动综保区申创工作,项目申报书已经上报至国务院办公厅,并转至海关总署。下一步,要坚持“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在搞好建设、抓好招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年底启动海关总署联审程序。

二是真心实意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基本经济形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从本质上看,实体经济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与虚拟经济共同组成了当前的经济体系。实体经济包涵了工业、农业和大部分服务业,其中工业是主体。可以说,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实体经济的命脉,稳住了工业企业就稳住了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大家要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帮办服务的力度,切实把该担的责任担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拿出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支持工业企业顶住下行压力。在为企业减负松绑上下功夫。围绕实现减负、放活的目标,组织非利益相关方对有关部门权力进行系统地去利性审查,重点审查和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收费清单管理目录,探索对工业企业实施“市级零费率”,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在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上下功夫。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保障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优化土地、环境容量等资源配置,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抢抓资本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助推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在提升服务理念和层次上下功夫。帮办服务不仅要帮助企业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事项,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环节不畅就打通什么环节;更要着眼长远、打开思路,站在更高层面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通过借助上级政策资金、发布行业信息、搭建互联互通平台等,为企业创造更加优质到位的服务环境。在政策落实和创新上下功夫。近年来,国家和省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应该说,现在缺的不是政策,缺的是如何指导企业用好政策,缺的是如何推动政策更好落地,缺的是如何有效整合政策。各地、各部门既要对现有政策认真加以梳理,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出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也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工具箱”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对于现阶段宿迁而言,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型、产品更新换代是转型,做大规模总量同样也是转型。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立足现实和基础,充分把握转型升级的内涵要义,进一步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切实改善经济运行质态,实现效益和速度同步增长、同步提升。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产业和企业两个关键点,做足、做好转型文章。在产业集聚升级上,重点围绕市域“4+4”产业、县区“2+1”产业的定位,在提升产业专精度、增加产业粘合度、延伸产业价值链上下功夫,集聚一批高端环节项目、能够推动主导产业链式发展的关键项目,加快构建先进研发设计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延伸,实现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在企业转型发展上,深入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支持兼并重组、技改投入、股改上市、开票销售500强和后备规模企业等“五类企业”发展,以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以兼并重组推动裂变扩张,以挂牌上市实现借力发展,以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抓好电子商务发展。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渠道,只有同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在工作中,要注重研究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互联网+”,又要“+互联网”,把电子商务发展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电子商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做强基础配套,结合各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以宽带为重点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年内确保县区电商产业园、乡镇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省级电商村等重点区域实现光纤全覆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各大电商和我市一、二、三产业有机嫁接,催化区域经济转型;推广宿豫区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建设经验,加快“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步伐,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抓好农业转型升级。着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在新主体、新产品、新技术等“三新”上做更多文章。孕育新主体,主要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打造新产品,按照“县域有特色、乡村有特品”的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各类要素向现有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推动农业发展特色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系统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发展水平。

四是扎实有力做好项目推进。有效投入既是拉动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促进即期增长的有力支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各地、各部门要把精力倾注到项目上、把资源汇集到项目上、把政策落实到项目上,形成多投、快投、集中投的局面,以项目建设带动投入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加快项目建设。年初我们排定了总投资1800亿元三大类200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宿迁发展所急需的,必须牢牢盯住、紧抓不放。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快与慢主要取决于我们工作的力度。对此,要系统组织一次“回头看”,从项目推进情况中找经验、找原因、找差距,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的要好上加好,力争早日完工;未达序时进度的,要做好资金、原材料等各类要素调度和保障,确保建设进度迎头赶上。有些储备项目如果各方条件成熟,可以早做准备、择机启动,让项目及早发挥效应。对于社会投资项目,当前一些投资者正处于“等待观望”、“举棋不定”的摇摆期和疑惑期。对此,要在增加投资者信心上下功夫,从支持项目办快、办成、办好的角度出发,切实强化保障措施、优化服务手段,做到项目审批更快捷、土地保障更高效、金融支持更到位、政策引导更有力,努力用优质服务的小环境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创新投入机制。对于交通物流、园区建设、污废处理、社会事业等有稳定收益的准公益类政府投资项目,积极采取PPP模式,通过合理的补贴和分成机制,找准合作切入点,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工程建设和运营;对于重大产业类项目,要发挥国资平台作用,探索以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成立特殊目的载体,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营运管理,促进项目快落地。储备一批项目。抓住当前国家及省编制“十三五”规划的“窗口期”,加强对接协调,切实找准上级部门的关注点、兴奋点,抓紧编制一批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重特大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徐宿淮盐高铁项目,按计划将于年内动工,2019年建成通车。当前,市里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宁宿新城际铁路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建设“盘子”,这条铁路将从南京经泗洪、宿迁到新沂,与徐宿淮盐高铁形成一个“十字”构架,已经引起了省里的高度关注。同时,市交通、发改部门正在对接研究到山东、安徽的一些铁路规划,其中有从合肥接青岛的高铁,也有从山东滨州经临沂接京沪的高铁,我们都在全力争取这些线路从宿迁经过,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就意味着未来宿迁将形成高铁的交通优势。同时,市委、市政府坚决支持县里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去争取高铁、高速公路等各种现代交通方式从县里经过,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铁。此外,我们正在争取的还有连宿蚌铁路、宿连高速、徐宿连航道等项目,同时还要积极争取重大产业类项目,如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等,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为宿迁加快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五是高水平提升城市内涵。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既要有功能设施的完善,也需要文明融合、秩序坚守,方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永续魅力。对于中心城市建设,重点要围绕“舒朗精致、生态宜居、文明包容、时尚活力”的要求,做足五篇文章:一是繁荣的文章。促进城市繁荣,关键在于人气商气的集聚。人气提升上,在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意建设一批休闲娱乐设施,增强对各类人群的吸引力;加快出台并用好房地产“工具箱”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气集聚上,重点围绕一到两个核心商圈,进一步加强规划研究、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商业业态,促进商圈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城市商业辐射带动力。二是个性的文章。绿化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最能彰显城市的个性色彩。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明显提升了城市绿化品位。下一步,要更加丰富“四个城市”建设内涵,“林荫城市”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构建林荫覆盖良好、复合生态功能健全的城市林荫路系统;“彩色城市”重点围绕打造林相立体化、森林色彩化、视觉美观化的景观效应,营造出春季繁花烂漫、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彩叶斑斓、冬季清秀素雅的城市色彩;“花园城市”注重结合地形、水体、构筑物、背景林等自然或人工条件,打造一批花海、花街、花廊、花瀑等景观;“海绵城市”利用透水砖、植草沟、旱溪、雨水湿地、储水池等设施,实现景观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三是文明的文章。重点要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秩序整治力度,做好《宿迁文明20条》推行工作,营造更加文明、更加有序、更加健康的社会风尚。四是活力的文章。以发展时尚体育产业为切入点,依托“山、水、城”,突出人无我特,开发一批时尚休闲体育项目,在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让时尚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宿迁城市的内在品质。此外,市区正在研究城市3D画,包括3D斑马线、3D广场、3D橱窗等,以增强城市特色,建议各县和市城管局对接,在城市3D画上做做文章,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创意。五是营销的文章。在这个注重营销的时代,对于城市的经营不能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来“欣赏”,而要大胆走出来,“吆喝”出一片天地。要注重城市的营销,包装出全新的城市形象,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形象营销方案。注重营销的内涵,充分挖掘宿迁独特的文化,加以精心策划,形成宿迁特有的品牌;注重营销的方式,组织专门力量,综合运用各种媒介以及各种招商活动,广泛宣传宿迁良好的城市形象。

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最有效抓手,是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动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当前,要紧紧围绕全年重点改革事项,以“减权去利”为核心,按照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项目化、有感化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改,需求导向主动改,市场导向彻底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作风,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要切实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补强社会“自治之手”,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强化大局意识,争做改革的实干家。如果说宿迁的改革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市委、市政府就是“发动机”,各部门就是这台机器上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零部件,只有各个零部件有机组合,才能形成机器高效运转的整体合力和动力。对于部门而言,要坚决支持各项改革,不做旁观者,不做局外人,主动配合、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创造推进改革的部门“气候”;对于县区而言,要加强与市里改革的同步推进、同频共振,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切实形成市县(区)联动改革的格局。强化执行思维,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行动问题、执行问题。不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无法变为现实;不行动,再好的部署也只是空中楼阁。目前,各项改革的方案计划和目标任务都已基本明确,关键是围绕改革的核心环节,真正把改革的情况摸透、思路理清、措施做实。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组织对前期改革成果进行评估,通过实施技术分析和路演,不断优化办理路径;加快实施“审评集约化”改革试点,促进行政主管部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在“两资”去行政化改革上,制定出台“两资”项目清单,清单以外不得随意新增项目;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行业协会内培外引力度。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强化政府行政推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广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年内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县区全覆盖。强化开拓精神,争做改革的先行者。2013年以来,我们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多个领域率先突破、率先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事实证明,正因为我们快人一步、敢为人先,才有了今天改革的领先优势。各地、各部门对改革要有先机意识,始终以创新突破的精神研究改革、谋划改革,多做一些尝试、多做一些探索,及时推出一批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举措,保持宿迁改革的领先优势。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态。在发现问题中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工作做得怎么样,评判权在群众手中。当前要重点抓好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制定扶持政策、建设众创平台、丰富创业载体入手,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打响宿迁大众创业品牌。同时,我们的干部要多深入群众走访了解,找准、找实群众的需求,以及民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需求和问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在畅通民意中做好民生工作。服务群众必须了解群众,改善民生必须了解民生。要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当做工作的标尺,主动对照、充分吸收,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沟通渠道上求突破,积极利用新媒体开辟新的沟通渠道,不断提升沟通实效;在政民互动上求突破,进一步做精做优《星期三政民互动》、《您知道吗》等栏目,真正做到问民计、听民意、解民忧。以对等的姿态做好民生工作。时刻牢记权力从何而来、用到何处,以对等的姿态、平等的互动,给予公众正能量的传输、新风气的洗礼。

四、切实增强担当的品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把担当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贯穿于宿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一要提升能担当的本领。担当不仅展现为过人的胆识,更体现为高人一筹的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不仅难以担得起、当得住,而且可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如何提升能担当的本领?一方面,要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求。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折旧率”越来越快,知识“保鲜期”越来越短,能力“迭代率”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有针对性地学习履职必备的各种知识,多学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政策,尤其要多学习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保持对新形势的敏感。进一步提高“警商”,善于从经济运行的现状中找出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走向,从纷繁复杂的经济表象中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做到思想先人一步、行动快人一拍。比如,国家统计局推出网络销售数据这一新指标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号,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重大工程、各部门力推PPP模式又会释放哪些新政策,等等。国家最近可能要再出台一批新的工具箱政策,推出一批新的重特大项目,市发改委要加强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对接,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争取相关项目向我市倾斜;各个部门都要加强与上级部委的联系沟通,多挖掘信息,多争取项目。

二要巧用善担当的策略。担当需要智慧,只有讲究策略,才能担在关键处,否则就是蛮干、硬干。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改革与发展的各种矛盾交织,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更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策略。如“两资”去行政化改革,涉及多个部委,协调难度大;如停车位管理,看似简单,实则矛盾积累时间长,牵扯利益多,处理难度大;如为企业担保,受宏观环境影响,处理风险高,等等。这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又要讲究策略,吃透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在条规和变通之间找准结合点、突破口。比如,在招引重大项目时,引入集体决策机制,在保证科学民主决策的同时也落实了“担当”。再比如,招商引资政策清理中明令禁止对企业的“补贴”,但可以从补企业转变为补产业、补人才、补科技,这既符合中央的政策导向,又满足了企业需求,做到了实施决策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这也是一种高明的“担当”。

三要强化敢担当的魄力。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发展与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从来都需要有一批人敢于挺身而出。我们唯有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才能为个人的成长、宿迁的发展赢得一片新天地。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勇敢地担负起宿迁发展的重任,该负责的不怕担风险,放开手脚,敢做敢为;该协调的不怕惹麻烦,敢于拿主意,敢啃硬骨头;该督查的不怕得罪人,全程跟踪进展,严格量化考核,做到事必交、交必查、查必果、果必报。市委、市政府将为干部担当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氛围。

四要磨砺真担当的作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落实真担当,要立说立行,务求必成。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下的工作,要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一切困难,一往无前,一抓到底。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点,一步一步地抓推进;把工作内容转化为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一件一件地抓突破;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每一个岗位,一级一级地抓落实。要讲求真实,杜绝作假,不搞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掺泡沫水分,确保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同志们,担当,既是生活给予的一种责任,也是升华人生的自我选择。回首近20年的建市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宿迁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个进步无不凝聚着前人担当的心血与汗水。作为后来者,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把担当装在心里,扛在肩头,背起行囊,向着前方再一次出发,纵使一路困苦,纵有万千艰难,我们的脚步都不能慢下,更没理由停下,因为这是每一个宿迁建设者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再过20年,当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再次触摸宿迁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再次回首我们走过的道路和岁月,我们的行囊里一定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那一定是我们想要的自得、欣慰和满足,因为,我们为宿迁这座城市、为我们的美好年华,付出过应有的担当!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担当 市政府 四届 在担当中发展 ——在市政府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 2015年8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