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方案】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方案】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农业方案】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意见》(皖发〔20162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639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粮食产能达到80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培育家庭农场850家、农民合作社1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50个,亿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以上,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加速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二、重点任务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加快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开启农业转型新方式。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构建以循环发展为导向、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

(二)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开辟产业融合新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做强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稳定蔬菜、畜禽等“菜篮子”产品供应。优化农业重点产业区域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充分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开创规模经营新模式。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研究制定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重点在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优先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积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承包作业、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支持开展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通过服务规模化带动生产规模化。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返乡农民工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支持农民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

(一)农业结构优化工程。调优农业区域结构,依据各县区环境容量、生态类型、优势产业等,本着大集中、小分散、条块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围绕沿S320S103G347现代农业发展轴,沿江设施农业产业带和江南翼、江北翼的总体布局,形成“一轴驱动、一带引领、两翼齐飞”的战略性发展格局。枞阳县依托现有主要农产品资源优势,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积极构建粮油、水产、畜禽、棉纺四大农业板块发展。义安区、铜官区、郊区围绕现代农业先行区,重点突出发展以休闲农业、循环农业、高新科技为标志的现代绿色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等。普济圩农场应按照“企业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进农工商贸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板块。(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县区政府)

(二)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以广泛推广和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抓手,依托设施农业、大型农机和现代化养殖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开展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以及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养、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制定“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农业物联网示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五大行动。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实施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专项,到2020年,实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信息办、县区政府)

(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大力推进有机肥生产和使用,实现农业投入品科学施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同时,开展农业领域节能降耗工程,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推进生产过程绿色化,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面实行农药、化肥集中配送,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地膜,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性污染。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化,大力推进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鼓励利用秸秆等原料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实现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推进立体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种养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农牧结合,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菜”、林下经济等立体生态种养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特色水产品设施化养殖、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等工程。(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县区政府)

(四)一二三产业融合工程。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凤丹、牡丹、麻油、藕汁等特色产品,实施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引导产学研对接、升级改造、股权融资等多种途径培大育强农业企业,积极研发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实现精深加工产品技术专利25个。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创建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普济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城山循环农业示范园。壮大龙头企业甲级队,逐步形成5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注重多元发展、错位发展,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提升休闲农业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一批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省级旅游示范村和高等级农家乐。开发枞阳浮山“人文之旅”、凤凰山到永泉农庄的“秀美山冲”线和西联乡犁桥村到钱湾村的“梦里水乡”线等旅游线路,构筑乡村生态观光游。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培育和壮大特色乡镇、特色行政村、中心村。发展以城市需求为主导的优质蔬菜、水果生产供应基地。(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文旅委、市商务局、县区政府)

(五)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以培育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航母型”农业综合企业为目标,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和综合服务力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内引、外联、重组、兼并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引导城市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投资现代农业,促进骨干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推荐工作,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活动,建立农经辅导员联系帮扶制度,实行年度报告信息公示制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职业农民素质,到2020年,持证农业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5%。(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科技局、县区政府)

(六)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和退市销毁等制度,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市级粮油产品检测中心,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力争达到99%以上;以发展名、特、优、新高端品牌农业为方向,着力培育塑造一批名牌农产品,对具备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和扶持,对获得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交会金奖产品由财政资金予以奖补,到2020年,全市争取三品认证达227个,培育区域公共品牌5个,著名商标20个,农产品优质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粮食局、县区政府)

(七)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粮棉油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收储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和新机具运用。开展农机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利用省、市农机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加快培育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全市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6万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1800台,联合收割机增加到950台,谷物烘干机械600台套,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粮食局、县区政府)

(八)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农田示范项目,并根据省生态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和管护指导意见,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实施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市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灌溉工程灌溉保证率达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县区政府)

(九)农业营销创新服务工程。借助邮乐农品、宇培吉品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鼓励和引导企业网上销售。创新供销社服务机制,拓宽经营服务领域,把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和农垦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公益性服务,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深入实施“主食厨房”和“放心粮油”工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县区政府)

(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运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重点探索集体资产股权量化、集体成员身份界定的方式方法。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乡镇“三资”平台为载体,整合资源,综合建设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逐步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及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重点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人行铜陵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方案,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服务,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推进和组织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出台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支持配合力度,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完善政策支持。各级财政在现代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时要向现代农业建设倾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支农的融资力度,逐步形成财政、银行、保险、企业和农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推动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增加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投放,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引导各类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涉农担保业务。落实现代农业建设用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为现代农业建设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推进工作落实。强化项目支撑,坚持示范引领。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谋划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重大农业项目,并以项目管理和推进的力度要求,切实组织实施,确保建成一批有影响、可示范的农业项目。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加快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各类试验示范区,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及时总结推广。

推荐访问:铜陵市 现代农业 实施方案 【农业方案】铜陵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