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总结】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

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2008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总结】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供大家参考。

【文化总结】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



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

及2009年工作规划


2008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体育职能部门作用,全县文化体育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文化事业全面进步,为建设文化景东夯实基础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有娱有乐

城镇以广场文化活动及各类节庆活动为主体,乡村以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下乡为主体,犹如两翼引领全县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继续组织引导“银生风采”广场文化活动,主打人民广场彝族打歌、南岳广场中老年花灯表演唱和健身操、月牙湾广场现代舞和电影放映三张名牌。为30余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群众文化辅导50余次,辅导人数达1600余人次。开展少儿拉丁舞培2期、92人,舞蹈业务培训1期、39人次,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1期、26人。举办文艺晚会30余次、茶艺表演10余次,圆满完成“庆祝县‘两代会’隆重召开文艺晚会”、景东县“2008年迎新春文艺晚会”、“火把节文艺晚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文艺汇演)、“2008年国庆文艺晚会”、“辉煌三十年”(纪念景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晚会)等专场演出。在普洱市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我县选手荣获美声组一等奖。由我局辅导的节目在市级以上系统比赛中,获得1个团体第一名、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文化部门辅导和帮助下,广大农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热潮不断,呈现出由追求物质温饱向追求精神温饱过渡的趋向。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城乡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热闹景象。

(二)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体制改革扬帆起航

认真贯彻落实《景东彝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景发〔2008〕15号)精神,切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建成文井、大街两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文井文化站属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m²,投入资金30万元;大街文化站属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0 m²,投入资金20万元。建成大朝山东镇曼崩村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场,建筑面积738 m²,投入资金26.01万元。完成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即制订方案、土地选址等相关工作。制定了乡(镇)、村、组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5名,计划招聘合同管理的演职人员14名。

(三)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初见成效

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经营盗版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年查缴盗版音像光碟1094张、盗版图书741册、非法政治性出版物5本,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件27起、未按规进行从业人员登记或营业日志记录案件2起、非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案件5起,对5家因身份登记不规范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文化娱乐场所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接待演出团体7个、23场。与7户歌舞娱乐场所法人代表签订卡拉OK版权使用费服务合同,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县文化市场门类齐全、繁荣发展,共有文化经营企业200余户,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雏形,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并为财税增收、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文图工作再创新高,电影放映有序运行

县图书馆全年服务读者40465人次,流通图书65760册次,办理借书证1529个,收集景东地方文献46种168册,荣膺县委、政府“2003—2007年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云南省图书馆征集云南地方文献三等奖。县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12000余人,接待县级以上参观团体29个。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国际博物馆日”和“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发现景东卫城遗址坑道遗迹,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发掘。县城影院放映电影115场,观众达18400人次,收入达3.68万元,重点组织放映了思想教育影片《女检查官》、《暖春》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524场(故事片1016场、科教片508场),观众达309250人次,圆满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五)文物普查启动实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切实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完成县级业务培训和乡镇文物摸底调查。县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印发了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并于12月下旬启动实施野外调查,进入第二阶段。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其他各项常规工作及上级安排工作。圆满完成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重解决了思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政府信息公开稳步推进,基本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项制度”逐渐完善,政务环境及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二、体育事业稳步推进,为发展体育大县保驾护航

(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精彩纷呈

2008年,我局切实抓住北京奥运会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蔚然成风。4月7日,成功举行景东县“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各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发展。全年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达5万余人,其中体育馆、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各大文化广场已发展为我县的体育健身乐园,群众体育已打造成为我县体育事业的一个“名牌”。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体育赛事亦是精彩纷呈。全年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竞赛50余次,参与人数达17200余人次。其中全县性体育竞赛达9次,即“迎春杯”陀螺比赛、“天溪紫谷酒杯”暨第23届甲级业余篮球联赛、“全友家私杯”暨第23届乙级业余篮球联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万人游行活动、“庆五一迎奥运”万人环城长跑比赛、“重阳杯”老年运动会、“凌云杯·迎奥运”篮球运动会、“银生杯”乒乓球运动会、第七届文明杯篮球运动会;全县性系统竞赛达100余次,参与人数达1000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者如电力系统职工运动会、财税系统综合运动会、财政局迎奥运游行活动、老体协迎奥运健步走游行活动、“教育杯”篮球运动会等。年内全县各乡镇都举行了体育竞赛,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次,其中规模较大者如曼等、花山、漫湾、龙街、文井等乡镇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会。

(二)业余训练长抓不懈,竞技体育取得突破

我县现有两个市级体育业余训练点,几年来始终坚持把业余训练工作当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把业余训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两个训练点的投入和管理,两个训练点实现了“五有一无”目标(有场地器材、有训练计划、有训练总结、有测试档案、有人才输送、无安全事故),向上级输送了6名优秀队员。假期青少年体育培训是我县近年来建立的一个青少年业余体育培训长效机制,其宗旨是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发挥青少年体育特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培养和选拔景东体育人才。目前共有6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培训,为培养和挖掘体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减少和避免了青少年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娱乐场所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颇受社会各界及广大家长的欢迎。今年继续在寒暑假开展了青少年体育培训,共有170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是篮球和乒乓球。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期、130人:第一期于3月份在我局培训30人,第二期于9月份在县委党校培训100人。在7月份举行的普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景东代表队取得了男队亚军、女队季军的佳绩,该成绩是近年来景东代表队参加同级别赛事的最好成绩。

(三)体育项目稳妥实施,体育协会健康发展

通过争取,县政府将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建设前期工作纳入2008年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已完成规划方案、土地选址、勘测论证、资金预算等前期工作。锦屏镇斗阁村苗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已启动实施,并落实了土地、资金、器材等相关问题,预计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完成景东县2010年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申报工作,2个乡25个村列为省级规划建设项目。全年投入体育经费8.3万元支持5个乡、3个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投入资金8.2万元建成1个村民小组体育场。为团结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筹备成立县体育总会,拟订于今年12月12日举行成立大会。积极为各体育协会开展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业务服务,各协会工作健康发展,协会成员逐渐增多,如乒乓球协会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会员已由30余名增至100余名。

(四)体育产业初见成效,体彩销售健康运行

充分发挥体育行业优势,整合体育资源,积极培育体育竞赛、体育培训、体育用品、体育消费等体育市场。全县现有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体育用品商店10余家、业余体育培训机构5家。广泛拓宽体育投入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赞助体育赛事。全年共获赞助资金8.3万元,比去年增加5.4万元。大力加强体彩销售工作力度,本着积极主动、全面提高的原则,加大宣传,广造声势,体彩声誉逐步提高;切实加大管理力度,突出指导服务,建立站点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激励机制,提高销售网络的积极性和运行质量,形成完善的系统销售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加强对数据传输和上交款项的管理,确保全年无事故;在部分乡镇实施新举措,占县下乡,搞好服务,拓展新市场,开创新局面。现在体彩得到广泛普及,彩民意识逐步加强,体彩工作方兴未艾,全年体彩销售额居高不下,继续名列全市前茅。

总之,2008年我局文化体育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群众文化日益活跃,文艺人才蓬勃涌现,为丰富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景东品牌文化形象、促进景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文化发展水平偏低,文化观念相对滞后,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文化产业有待成长,文化人才尚显匮乏,文化管理体制不全和运行机制不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色品牌文化打造不够,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高,农村文化阵地逐渐萎缩,城乡文化发展失衡等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与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也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不但改进,切实加以解决。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我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载体,以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为两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迅速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景东民族文化大县建设步伐,打造“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景东”品牌,为实现景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根基。

第一,继续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党的十七大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2007年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2008年将继续更为深入而系统地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努力学习十七大精神,尤其是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切实领会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务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实将十七大精神融会贯通于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文化建设之路。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文化事业发展基础

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组为终端的三级文化网络。积极争取“贫困地区二馆一站建设”、“兴边富民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实施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工程建设,做好民族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工作,不断增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县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功能。同时,逐渐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要。乡镇综合文化站按“两馆一站”建设要求,争取将未达标的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省专项补助建设项目,整合项目资金,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具备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篮球场、宣传栏等功能作用。村级文化活动室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建设,实行综合利用。扶持各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组建一支季节性开展演出活动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戏难问题,弘扬本土民族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全面深入地实施全县文化体制改革,逐渐破除不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渐形成有利于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局面。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储备、推荐、招商等相关工作。逐制订出台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倡导人民群众投入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与经济、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使文化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八年成支柱”的要求,做强做大文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努力培养文化研发人员、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产业人才,构筑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包装、交流平台。

第四,举全县之力抓好第三次文物普查,摸清我县文化家底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工程,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文物普查工作列入乡镇文化站年终考核内容,把乡镇文化站长纳入文物普查队伍,切实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实地调查进度,确保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确保普查到位率,切实做到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地块。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文物普查规范,认真细致而又系统科学地做好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及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切实保证文物普查质量。充分利用此次普查机会,在重点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同时,兼顾其他文物,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文物家底奠定坚实基础。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文化内涵丰富又长期没有摸清家底的文化遗产,要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摸清其相关遗迹、遗物,丰富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外延。广泛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范围、方法步骤,宣传文物普查一线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和重要发现,进一步扩大文物普查的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关心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良好局面。

第五,大力推进体育建设,展示体育大县形象

继续全面而深入地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打造群众体育新亮点。加强县民族中学、花山乡中学两个业余体育训练点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继续举办青少年体育培训,丰富和活跃青少年假期生活,增强青少年体质。稳步推进“三边”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50%的行政村达标。以体育总会为龙头,加强对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2009年初成立健身气功站点。认真做好2009年全市民运会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努力实现我县竞技体育新突破

第六,加快民族文化大县建设步伐,打造“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景东”品牌

继续加快民族文化大县建设步伐,大力打造“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景东”品牌。继续挖掘、整理、提升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注重对彝族打歌、洞经音乐、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整合并推出景东陶府傣族历史文物文化、景东彝族文化、银生文化、黑冠长臂猿文化,进一步提升景东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县内外人民对景东民族文化的认知率。组织有关人士,从文化角度提炼景东精神,塑造景东人民的时代形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定景东的县歌、县标、县花、县树、县鸟等文化标识。围绕品牌,适度超前兴建一批特色鲜明、设施一流的民族(含银生)文化艺术场馆、民族文化生态园区、民族风情园或度假村等标志性工程。结合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纪念日活动,争取在县庆期间举办民族文化美食节,组织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以推动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在各级各类节庆活动和文艺活动中,尽量穿插民族文化内容,大张旗鼓地宣传、打造景东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推荐访问:体育局 景东彝族自治县 工作规划 【文化总结】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