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残奥精神(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残奥精神(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谈谈残奥精神(精选文档)

 

  1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王佩芳 大家都知道, 第十三届北京残奥会已于 2008 年 9 月 17 日圆满闭幕, 中国以 89 金、 70银、 52 铜位居榜首, 令世界为之惊叹。

 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却又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

 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有残疾人 6. 0 亿左右, 我国约有 8000 多万残疾人, 占全国总人口 6.34%。

 其实, 残疾人往往有着过人之处,比如, 盲人的听力极其敏锐, 聋哑人的肢体语言往往丰富而灵动, 也正因为如此, 在一些欧美国家, 人们将残疾人称为“有特别才能的人” 。

 残疾人体育是指个体的人在生理、 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 改善身体机能的运动。

 残疾人体育兼有群众性体育和竞技性体育的特点。

 群众性体育以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增强体质、 康复健身为目的; 竞技体育以挖掘残疾人体能潜力, 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 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目的。

 残疾人体育运动, 不仅仅是为了比赛,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把残疾人从病房和家庭解放出来, 走向社会, 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待遇。

 因此, 残奥会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特殊的体育盛会, 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更能唤起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 尊重与关爱, 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走过的路, 也许远比健全运动员的路更加艰辛; 他们所受过的苦, 也许比健全人所遭遇的更加苦涩; 他们的名字, 也许不如奥运会明星那样广为人知。

 但是, 他们却用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的精神故事激励世人:

 珍惜生活、 发挥潜力、 创造奇迹并非不可能。

 其实国际残奥会刚开始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战场上的伤残士兵, 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的一种康复活动。到了 1948 年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国立脊髓损伤中心举办了残疾人体育比赛, 当时只有 16 名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士兵参加, 此后该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

 到了1952 年, 由于荷兰运动员的参加, 该运动会就演变为国际性体育活动。

 1960 年, 紧接着夏季奥运会后, 举办首次世界残疾人运动会。1976 年, 国际残疾人组织决定, 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与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合并,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伤残人士奥运会。

 1988 年, 国际奥委会决定: 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必须在同一城市举行。

 2000年,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签署协议规定: 申办奥运会的城市, 必须同时申办残奥会; 奥运会后一个月内, 在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奥运场地举行残疾人奥运会。

 从 1960 年至今已举办了 13 届夏季残奥会。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 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把自己封闭起来, 而是自尊、 自强、 自信、 自立, 冲破孤独和隔膜, 从封闭走向开放。

  2“世界荣誉的桂冠, 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

 ” 在每一个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背后, 都有一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上, 用自己的拼搏, 为自己和祖国争得了奖牌、荣誉和尊重 在中国体育历史上, 很少有人不知道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运动员许海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中国实现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运动员、 北京残疾姑娘平亚利的名字。平亚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视力只有 0.1。

 1 863 年, 进了 盲校, 她的运动天赋得以展现并被加以培养。

 1 982 年, 被选入国家残疾人运动队, 并荣获三枚远南运动会的金牌,1 枚银牌, 1 枚铜牌。

 1 984 年举办第七届残奥会时, 我国首次派队参赛, 平亚丽参加盲人跳远 B2 级的比赛, 以 4.28 米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 实现了 我国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而这枚金牌也成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她还获得一枚短跑项目 的铜牌。

 从 1982 年到 1988 年, 她曾先后参加过两届全国残运会和两届“远南” 运动会, 并多次夺得短跑、 跳远和 400 米冠军。

 现为高级保健按摩师。

 2001 年, 创办了平亚丽盲人保健按摩服务部。

 2003 年, 被评为“北京市盲人按摩行业文明服务标兵”。

 2004 年, 她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国开办的“SYB 创业项目”, 成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楷模。

 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 平亚丽作为火炬手在导盲犬 Lucky 的引领下, 点燃了主火炬手侯斌的火炬。

 具有传奇色彩的孙长亭原本是南京某部队的主力队员, 他 14 岁参军, 把人们称为绿茵场上屡建奇功的“最佳射手”。

 17 岁赴老山前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赫赫战功, 重伤致残, 被中央军委授予 “战斗英雄”称号的人民功臣。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一条腿——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 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 但是, 失腿之痛并没有使他沉沦, 热爱运动的他又来到了残奥会赛场上。

 在巴塞罗那运动场上, 他以 1.70 米的身高抗衡着最矮也是 1.85 米的欧美选手。

 比赛前, 五大三粗的欧美选手们的确是很轻视他的。

 他被激怒了,激怒了的他将标枪投出了, 投出的标枪超过上次世界纪录的 48.48 米, 上帝垂青于他的居然是 52.26 米, 也就是说, 下次世界赛场上人们将把他的 52.26 米作为要破的世界纪录。

 离开运动场以后, 他在天津开办了假肢厂, 制作先进的假肢; 热爱运动的他还组织了一支小足球队, 免费招收学员踢球。

 每逢春节, 他总要带上许多吃的东西到孤儿院看望孩子们。

 王晓福 6 岁时不慎被高压电击伤, 失去了整个右臂, 生活改变了他应有的模样。

 12 岁那年, 不会游泳的他被带到云南省游泳教练面前——他手大脚大, 身高 1. 74 米, 穿 44 码的鞋。

 刚刚见到游泳池时, 王晓福还有些害怕, 但他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学会了游泳。

 过了不久,4 种泳姿全学会了。

 教练说他水感特好, 手一划就往前走——是个游泳奇才, 像“大脚” 索普一样。

 13 岁时, 他长到 1. 82 米, 成为参加“远南” 残疾人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3因为体育, 王晓福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如今, 王晓福已经是国内外残疾人游泳界的名人。近两年来, 他无论参加国内国际大赛都满载而归。

 人们说, 只要有王晓福参赛, 这个级别的金牌一般就不会旁落。

 2002 年, 他荣获了中国电视体育奖首次设立的“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 奖。

 2003 年全国残运会开幕式上, 东道主南京破天荒地选择了来自云南的王晓福传递火炬的最后一棒, 由他把残运会火炬交给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

 对他来说, 这是无上的荣誉。

 张小玲从小酷爱乒乓球, 14 岁时球技在钦州市小有名气。

 19 岁时右腿不幸患上急性肿瘤被截肢, 但对乒乓球仍然情有独钟。

 1984 年, 张小玲开始让丈夫陪她进行训练, 经过艰苦磨练, 1988 年首次出征汉城残奥会时就取了金牌。

 此后的五届残奥会上, 获得单打和团体五连冠, 共夺得 10 枚金牌。

 张小玲创下辉煌, 使她无可争论地成为残奥会乒乓球赛场的“第一人” , 被誉为残疾人“乒坛皇后” 。

  51 岁的“乒坛皇后” 张小玲在 9 日的半决赛中失利, 无缘女单六连冠, 成为很多报纸的头条, 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残奥会历史上最伟大乒乓球运动员的地位——从汉城残奥会开始, 她创造了女单和女团双双五连冠的辉煌战绩!

 而这 20 年“光荣之旅” 的代价是, 20 多年来, 她用坏了 13 条假肢; 8000 多个日子里, 她每天戴着 4 公斤的假肢训练十多个小时,付出的艰辛难以想象。

 不过, 无缘六连冠并没有让她很沮丧,“我还没到退役的时候呢”。

 在昨天的铜牌争夺赛中击败法国运动员迈里之后, 张小玲笑着说道, “我已经夺得 5 枚单打金牌了, 是时候让其他运动员拿这枚金牌了。”同学们, 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每个人都有追求和梦想, 我们要从残奥会运动员身上学会自强、 自信、 自立; 学习他们不向命运低头, 勇敢地面对现实, 一次次挑战命运, 挑战自己生命的极限; 学习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坦然对待自己的残疾, 以健康心态告诉世人, 我能行!

 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和多高的精神境界啊, 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而我们现在还常会为学习压力大、 与父母沟通不畅、 人际交往受阻等原因, 整天闷闷不乐, 抱怨生活, 消极对待现实, 严重的甚至轻视生命。

 和残奥会运动员相比, 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 我们为什么要怨天尤人, 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生命如此美丽, 应加倍珍惜与热爱。

 我们不妨可以收集运动员成长故事, 了解他们如何战胜困难, 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残奥会的金牌是重要的, 但残奥会运动员表现出来的精神更值得关注!

 愿残奥会的精神成为激励同学们成长的源泉。

 愿残奥会运动员成为同学们的榜样, 从自强、 自立、 自信的精神中汲取营养, 健康主动的成长。

推荐访问:谈谈残奥精神 谈谈 精神 精选